“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A.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 B.发展高科技和新兴产业 |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D.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
列宁认为:“我们签订和约在客观上就成了德国帝国主义的走狗,……英国人曾经直接向我军最高总司令建议,只要我们继续作战,他们每月可以发给我们每个士兵一百卢布……由于我们牵制了一部分德国军队,在客观上我们还是帮助了他们。”据此你认为( )
A.苏军参加二战减轻了西线英军的压力 |
B.“签订和约”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C.该条约签订使苏俄得以退出世界大战 |
D.苏俄得以集中精力实施新经济政策 |
巴黎公社在1871年4月发布法令:未经司法代表批准,不得进行逮捕;禁止非法搜查民宅与征用物资,违者逮捕。尤其禁止任何对人身自由的侵犯。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 | B.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
C.完善了法国法律制度 | D.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
1941年12月24日至1942 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 |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
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中说,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而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下列最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A.“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 B.“创立民国” |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D.“天下为公” |
20世纪初,革命派认为“中华民族”仅仅指“汉族”。武昌起义成功后,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于武汉,但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个变化( )
A.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结果 |
B.标志着革命派建立了五族联合政权 |
C.是对列强瓜分中国企图的有力反击 |
D.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