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我国各地白昼时间都开始变长的日期大致是
A.3月21日 | B.6月22日 | C.9月23 日 | D.12月22日 |
该图为亚欧大陆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摄氏度),读图回答13~15题。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变化规律及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沿海向内陆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
B.大陆东侧气温年较差的变化梯度大于西侧 |
C.从甲到乙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比甲到丙大,其原因是地形以平原为主 |
D.从甲到乙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比甲到丙小,其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 |
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甲处附近的原因是
A.地处内陆高原山地,受海洋影响小 | B.地表缺少植被 |
C.地处高纬度,昼夜温差的变化幅度小 | D.属于干旱地区,大陆性强 |
关于乙、丙两地的正确判断是
A.乙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林带 | B.乙处附近气候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 |
C.丙处外侧的大洋有暖流流经 | D.丙处为温带海洋气候 |
读图,回答11~12题。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黄土高原 | B.云贵高原 | C.内蒙古高原 | D.塔里木盆地 |
影响图中地形发育的主要外力是
A.流水侵蚀 | B.风力侵蚀 | C.冰川侵蚀 | D.流水沉积 |
读图,回答9~10题。
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瀑布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列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是
A.从乙引水到丙 |
B.从丁引水到乙 |
C.从戊引水到甲 |
D.从丁引水到戊 |
图中甲图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图反映甲图中P地河谷及其附近区域的地质剖面,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回答6~8题。甲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由北向南 | B.由南向北 | C.由东向西 | D.由西向东 |
P地河谷处的地质构造为
A.背斜 | B.向斜 | C.谷地 | D.山岭 |
乙图中的泉水涌水量最大的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我国东部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 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
C.南亚盛行西南季风 | D.亚欧大陆受冷高压控制 |
某留学生在春分日北京时间12点由上海乘飞机向东飞往旧金山(西八区),于旧金山当地时间8点到达目的地。据此回答4~5题。该飞机在途中飞行了
A.8小时 | B.10小时 | C.12小时 | D.14小时 |
若飞机作匀速飞行,其飞行途中所见日落时间是北京时间
A.12点36分 | B.13点36分 | C.14点36分 | D.15点3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