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 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 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节选自《宋书•朱修之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可谓不忝尔祖矣忝:辱没
B.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礼:以礼相待
C.时竺超民执义宣执:掌管
D.而旋与佐吏分之旋:随即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  (   )
①修之潜谋南归 
②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③而遣使陈诚于帝
④复欲率南人窃发
⑤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⑥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使他无功而返,最终朱修之又杀了义宣。
B.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C.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选项中加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哽(yè)李(yù)变﹙huǐ﹚ 金铁马(gē)
B.然(hōng)那(chà)执(niù)数见不(xiān)
C.峭(qiào)奖(bǎo)罪﹙yǎn﹚怏怏不乐(yàng)
D.人(gǔ)怪(pì)解(pōu)大风景(shà)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此我们谨向那些积
极参与的科学家和两院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B.国庆受阅部队涵盖了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民兵、预备役
等兵种部队,浓缩了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精华。
C.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走具有中国
特色批改道路的有益尝试才是最佳途径。
D.进入夏季以来,该市场的猪肉销售量急剧下降,相对春季度,猪肉销售量

下降了一倍多。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目前80%病毒的传播渠道被国内数十家病毒集团所控制,这些病毒集团借此获得了巨额非法收益,部分病毒集团每年收益高达数亿元,一般中小企业都难望其项背
B.在学习上,不能孤军作战。俗话说:“墙倒众人推。”只要我们互相帮助,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
C.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严重事故,真是祸起萧墙
D.吴教授真不愧为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一幅画三下两下便一蹴而就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赏(lài )发(jī)酒(chuàn) 味同蜡(jiáo)
B.形(hái)驰(chěng)迤(yǐlì)茕茕立(jié)
C.时(bèi)吝(sè)扰(dāo)辙之鲋(hé)
D.精(suǐ)颦(cù)贬(bāo)逸兴飞(chuán)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据统计,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今天,其负面影响还时隐时现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①人的本性被压抑、人们的创造活力被压制
②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开始江河日下
③在世界重要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
④那是一个儒家正统思想逐步走向制度化的时代
⑤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0.4%

A.③⑤④①② B.④③⑤②①
C.④①③⑤② D.③⑤②④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