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作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先行者,踏上了奔月的征程。我国从“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再到“嫦娥二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探月工程这一世界高科技领域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本次嫦娥二号发射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
(1)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剖析材料一。
(2)有人认为,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因此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只要坚持自强不息就行了。请对此观点作简要评析。
2011年3月3日晚,重庆在学雷锋日表彰了49位 “重庆好人”,他们的事迹感动着现场所有人:默默资助贫困家庭长达15年的交巡警骆科盛,收养弃婴视如己出的盲人兄弟赵光、赵光辉,挑着货物与雇主走散后寻雇主十多天最终“完璧归赵”的棒棒郑定祥……据悉,这49位好人,是从重庆道德模范和天天630新闻中的600多名好心人中选出的。“重庆好人”身上所体现的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坚持理想,艰苦奋斗、敢于胜利,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在建设“五个重庆”过程中,应该大力弘扬这些精神。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材料所蕴涵的哲学道理。(10分)
(2)结合材料,谈谈当代青年应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2分)
材料一:加了三聚氰胺的毒奶粉、加了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的瘦肉火腿、加了多样氨基酸的牛肉膏、加了染色剂的毒馒头……近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各方的高度关注,这些原本陌生的化学名词因为与人们熟知的食品联系在一起而变得家喻户晓。食品添加剂已经逐渐成为牟利、违法、伤害、甚至是毒品的代名词。材料二:食品安全是关乎每个人生命和健康的头等大事。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治乱用重典。连日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打击、围剿非法食品添加剂的政策措施。不少市民纷纷表示,今后餐饮、食品消费不能一味追求低价,还是选择品牌企业的食品更有安全保障。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6分)
(2)应用所学的认识论和人生价值观有关内容,为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党的“十二五”规划和温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列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之中。某班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
老师给出了下列图表,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1)图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图2,分析图1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甲组同学研究发现,新能源汽车尽管具有发展前景,但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同学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2)结合图表和甲组同学的意见,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出谋划策。
乙组同学找到这样一则材料,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技术是电池。国外专家把电动汽车的发展寄希望于锂电池。而中国某汽车企业则打破常规,将原来自己的手机磷酸铁电池专利技术运用于电动汽车领域,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反复实验,开发出比锂电池性能更优异的高铁电池。
(3)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该企业汽车电池技术的研发之路。
丙组同学则认为,要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这些经济问题,还应该在汽车文明上做文章。并指出,随着我国汽车时代的迅速到来,汽车与环境、汽车与能源等矛盾日益显露;汽车文明的缺乏更是纵容了醉酒驾驶、疲劳驾驶、野蛮驾驶、闹市区飚车等“马路杀手”。
(4)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构建汽车文明。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
针对自然灾害,我国加大对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预报预测、防灾减灾措施等科技研发投入,加快交通、通信、电力基础设施特别是与减灾密切相关的海防、堤坝、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生态建设,节约资源能源,调整工业特别是对自然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工程建设布局;要未雨绸缪,加强规划,科学设计,使人居环境和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远离灾害多发、易发区和自然环境脆弱区;提升研究、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1)结合材料,请你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人类对待自然灾害的态度
(2)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应对自然灾害应承担的职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包括影视、音像、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图书报刊、文物和艺术品、艺术培训等9大门类。近些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年均增长率均超过15%,成为当今中国的一大“朝阳产业”,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仅在3%左右,而美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几年前就已达到11%,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美国GDP的11.97%,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7.30%。有人认为,我国要想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缩小文化产业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关键是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材料二:挖掘文化元素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之一。某市W工艺品公司,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特色和金融危机的冲击,曾经濒临倒闭。2009年来,公司在员工中开展“厂兴我荣、厂衰我辱”教育的同时,创新经营理念,重视品牌建设,运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将文化与产品“嫁接”起来,结合百家姓、中国历史名著中的人物故事等创造性地开发出一系列新的工艺品,大大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产品的附加值。目前,W公司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产品远销欧美市场,企业前景一片光明。
(1)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缩小文化产业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关键是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述W公司的成功经验对企业经营的启示。
(3)分析W公司采取的举措所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