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
你一同参与。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
(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
和
两种(
极易被氧化为
);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
| 铁 |
|||
| 分解温度/℃ |
1538 |
1400 |
- |
| 熔点/℃ |
- |
- |
1535 |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
呢?
[查阅资料2]
(1)
和
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2)
高温时分解成
。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
(2)
高温时会分解成
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
粉末,若粉末的颜色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1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 | B.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 C.图3中N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 | 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 |
根据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将35g A物质和35g B物质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溶液达到饱和的是(填“A”或“B”)。
(2)溶解度曲线A与B的交点P的含义是。
(3)C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请在上图中描出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40 |
33 |
27 |
23 |
18 |
14 |
10 |
(9分)下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几种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写出有编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利用上述B、C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
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为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添加的液体直至。
(3)如果某同学要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最佳装置是。
(4)待氯酸钾完全分解后,若想在反应后的固体中提取出氯化钾,可经过以下三个操作:
溶解 →→,便可得到少量的氯化钾固体。
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
(1)石油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完全燃烧的方程式是;
(3) 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硫等元素,100t含硫4%的煤完全燃烧,会向空气中排放t二氧化硫。
将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混合(溶液中的原有的水分子忽略不写):
| 编号 |
反应物1 |
反应物2 |
混合后存在的粒子 |
| A |
稀盐酸(H+、Cl-) |
氢氧化钾溶液(K+、OH-) |
K+、Cl-、H2O |
| B |
Na+、SO42-、Cu(OH)2 |
||
| C |
氯化钠溶液(Na+、Cl-) |
稀硫酸(H+、SO42-) |
H+、SO42-、Na+、Cl- |
(1)A组发生化学变化,化学方程式为。
实质是反应物1中的(填粒子符号,下同)与反应物2中的结合形成。
(2)B组发生化学变化,且B组反应物1是盐的水溶液,反应物2是碱的水溶液,
则B组中反应物1是(填名称,下同),反应物2是;
(3)C组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原因是(微观角度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