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
(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 F e 3 O 4 F e 2 O 3 两种( F e O 极易被氧化为 F e 2 O 3 );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F e 3 O 4 F e 2 O 3
分解温度/℃
1538
1400
-
熔点/℃
-
-
1535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 F e 2 O 3 呢?
[查阅资料2]
(1) F e 3 O 4 F e 2 O 3 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2) F e 2 O 3 高温时分解成 F e 3 O 4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 F e 2 O 3 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生是 F e 3 O 4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
(2) F e 2 O 3 高温时会分解成 F e 3 O 4 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 F e O 粉末,若粉末的颜色,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氧气的性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 B.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图3中N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 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

根据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将35g A物质和35g B物质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溶液达到饱和的是填“A”或“B”)。
(2)溶解度曲线A与B的交点P的含义是
(3)C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请在上图中描出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40
33
27
23
18
14
10

(9分)下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几种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写出有编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利用上述B、C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
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为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添加的液体直至
(3)如果某同学要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最佳装置是
(4)待氯酸钾完全分解后,若想在反应后的固体中提取出氯化钾,可经过以下三个操作:
溶解 →,便可得到少量的氯化钾固体。

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
(1)石油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完全燃烧的方程式是
(3) 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硫等元素,100t含硫4%的煤完全燃烧,会向空气中排放t二氧化硫。

将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混合(溶液中的原有的水分子忽略不写):

编号
反应物1
反应物2
混合后存在的粒子
A
稀盐酸(H+、Cl-
氢氧化钾溶液(K+、OH-)
K+、Cl-、H2O
B


Na+、SO42-、Cu(OH)2
C
氯化钠溶液(Na+、Cl-)
稀硫酸(H+、SO42-
H+、SO42-、Na+、Cl-

(1)A组发生化学变化,化学方程式为
实质是反应物1中的(填粒子符号,下同)与反应物2中的结合形成
(2)B组发生化学变化,且B组反应物1是盐的水溶液,反应物2是碱的水溶液,
则B组中反应物1是(填名称,下同),反应物2是
(3)C组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原因是(微观角度解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