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请回答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选种“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3)你认为梁启超作出上进比较的意图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粱启超的意愿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7分)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世界各国曾出现过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帝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权利法案》
材料四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五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一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六 看一个政体是不是民主政体,不能看是不是具备了某些形式,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建立在法治之上,能否建构一种科学的监督机制,能否把民主与集中合理
地结合起来……。
——摘自“对现代国家制度的新思考”(《人民日报》2008年9月26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图1唐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图2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设置体现了什么原则?
(2)材料二中乾隆的言论反映出我国古代君臣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政治具有什么基本特征?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与乾隆帝相比,英国国王的权力有何不同?并简述其原因。
(4)材料四中的“仿制品”指什么?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5)材料五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结合材料六分析这项政治制度有何优越性?(6分)
(6)材料一、五体现的三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 请概括说明这三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1975年问,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 .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注:+为顺差-为逆差
——摘自杨国昌《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据材料一、二,请回答
(1) 20世纪50 ——70年代西方经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上述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政治与经济相互作用角度出发,谈谈你对上述变化的认识。
去年是中国和印度建立外交关系60周年。中印两国由水相连,友好交往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19年)骞因分遣副使使……身毒(身毒,读yu án dú,古印度的别泽)……及诸旁国。“武帝时,身毒国献连环羁(羁,读jí,马笼头),皆以白玉作之。”
——摘自《史记》、《西京杂记》
材料二
抗日战争期问,一个由5名印度医生组成的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救助那些被战火蹂躏的中国军民。其中柯棣华,这位诊治了数千名中国军民的青年医生,献出了自己年仅32岁的宝贵生命,谱写了曲中印友谊的赞歌。
——网易新闻中心材料三 2010年12月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台公报》重申: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印肩负着确保两国经济社会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历史责任,对推动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新华网国际频道
(1)材料一揭示了什么历史信息?在古代两国交往史上印度文化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以柯棣华大夫为代表的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20世纪50年代两国对“对推动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是什么?从国际关系角度谈谈这一“重大贡献”的主要作用?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述的《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第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大革命”指的是什么,就其“百代都行秦政制”而言,这次革命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影响的又是什么?
(2)在推动“第二次大革命”到来之前,中国人民在探索救亡振兴之路上的主要实践有哪些?这次革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第三次大革命”后,新中国为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创立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也有“民主”。最早提及的是《尚书》: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大意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为民之主:而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之主。
——金观涛、刘青峰《新青年”:民主观念的演变》
材料二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说道:“我们的制度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中。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其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三美国独立战争时的杰出人物杰斐逊写道:“我认为有必要吸取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正直的管理国家的唯一方法。”对十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而不论他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
——马隆《杰斐逊及其时代》
(1)材料一中的“民主”与“民”分别指什幺?
(2)概述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并扼要指出伯利克里提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
(3)据材料三,归纳杰斐逊的主要观点。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雅典民主与美国民主的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