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2009年10月—2010年11月的CPI走势

注: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英文缩写。按国际惯例,当CPI增幅连续超过3%时,即意味着有通货膨胀风险。
材料二:2010年11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物价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积极行动起来,把稳定物价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材料三:2010年12月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对2010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作出了适度调整:在通胀压力逐渐加大的背景下,稳定物价将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我国的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转变;出于“保增长”   的需要,考虑到我国国债余额和赤字占GDP的比例依然可控,因此我国的财政政策依然保持不变,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指出导致CPI上涨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我国政府稳定物价提出合理化建议。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变”与“不变”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东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及广东、四川两省GDP增幅情况

材料二: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起在京召开,会议主要研究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国家发改委表示,“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的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十二五”规划的内容应是让“国强”与“民富”的速度相协调、相一致,在继续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加快居民收入和劳动者报酬水平;同时,遏制并逐步缩小当前的收入差距。
(1)有人认为,只要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就一定能够实现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请从经济生活角度,综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是《“十二五”规划建议》,而不是《“十二五”规划纲要》?
(3)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国强与民富的关系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是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政府充分发挥財政、税收、银行信贷的作用,加大对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信息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并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扩张,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发挥财政、税收、银行信贷作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理由。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过程中,中共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規律,广泛征求和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規划纲要〉》。
材料二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优先发展教育亊业,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2012年財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重点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发挥人才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1)运用政治常识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2)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提出的各项举措的道理。
(3)材料二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观点?

材料一 2011年1月2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华盛顿出席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题为《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演讲。2011年1月22日,新华社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从1979年邓小平访美开启了中美合作新篇章开始,中美合作关系尽管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曲折和困难,但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为中美两国的发展,为世界和地区的繁荣稳定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中美要做伙伴而非对手是双方共同利益的需要,已成为双方的主流民意,这也是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期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材料二近几年,我们在大雪灾、大地震后,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在金融危机中率先复苏,今年经济总量达世界第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近段时间,国际上形形色色的“中国经济责任论”突然增多了起来。“汇率责任”、“顺差国责任”、“债权国责任”、“储蓄国责任”、“能源消费大国责任”、“二氧化碳排放大国责任”……大有把中国搞成“责任”代名词的势头。对此,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主张。
(1)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美为什么要做伙伴而非对手?
(2)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谈谈中国应如何正确承担国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材料一 2010年10月15日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建议》。《建议》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主攻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环境保护与关注民生这个重点。这个《建议》经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以后,将由国务院据此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2011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
材料二历史和现实的发展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建议》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1)材料一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2)运用政党的相关知识,分析党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