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各地对这一节日的称呼不同,如端五、端阳、重五、重午、夏节、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也有很多说法,其中最为盛行的说法是纪念屈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异常,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帛屈原;另外还有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古越民族图腾祭说、恶日说(民间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日是恶日,不吉利)等等;各地人过端午节的习俗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时间都是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内容都包括吃粽子、洒雄黄酒、戴艾草等等。以上情况说明
| A.端午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大力保护 |
| B.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时代主题 |
| C.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特征 |
| D.端午节的来历源于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程颐、程灏是著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
| A.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分 |
| B.知善知恶便是良知 |
| C.心即理也,此心此理,不容有二 |
| D.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 |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往往凭借历算、地理、火炮等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当时中国士大夫的( )
| A.程朱理学 | B.阳明心学 |
| C.经世致用之学 | D.考据学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
|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
|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
|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
|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 A.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辩化验室 |
|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主流化 |
|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
| D.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
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 A.孔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