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各地对这一节日的称呼不同,如端五、端阳、重五、重午、夏节、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也有很多说法,其中最为盛行的说法是纪念屈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异常,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帛屈原;另外还有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古越民族图腾祭说、恶日说(民间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日是恶日,不吉利)等等;各地人过端午节的习俗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时间都是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内容都包括吃粽子、洒雄黄酒、戴艾草等等。以上情况说明
A.端午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大力保护 |
B.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时代主题 |
C.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特征 |
D.端午节的来历源于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
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历史事件有:
A.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土地改革 |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观察右面的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
C.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
西方学者约翰·尤·内夫曾说:“我们发觉……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下列诗词中,与上述材料反映的情形处于相同时期的是
A.蒸汽机车直冒烟,穿梭原野百余年 | B.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 |
C.雪亮玻璃窗洞圆,香花爆竹霸王鞭 | D.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
老舍的著名话剧《花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项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力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D.实业救国思潮 |
下表是关于民国时期几类商品所占国内市场比重的变化情况。它主要反映当时中国
项目 |
1920年 |
1936年 |
机器制造品 |
12.9% |
20.5% |
手工制造品 |
32.2% |
25.5% |
农产品 |
45.4% |
45.9% |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工商业产品数量超过进口产品
D.近代工业化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