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某校高二(10)班召开“魅力世博会与活力新海西”主题班会。班会课上同学们交流了各自搜集的材料,展开讨论。
材料一: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隆重举行。中国国家馆可以全面展示全国各地、各民族的文化和最新的发展成就,从而让世界人民更深入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材料二:福建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参与上海世博会工作,成立“福建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备委员会”,形成了4个备选的参博策划方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大民众踊跃参与,积极建言献策。
材料三:闽东菌菇、闽西“八大干”、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等福建特产亮相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给福建的相关企业带来商机,促进海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材料四:华侨大学3名学生作为志愿者,担任世博会福建馆中英文解说员。他们不仅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要深刻理解福建馆的内涵和韵味,才能更好地介绍富有特色的闽派文化,展示和谐美好的八闽风貌。同时,也彰显青年学生的时代风采。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谈谈中华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2)小周同学认为,参博方案向公众征求意见具有积极意义,请你评析小周同学的观点。
(3)说明福建积极参与世博会对海西发展的经济意义。
(4)根据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青年学生应如何彰显时代风采?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礼仪早已融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近年来,“重智轻德”的教育使孩子成长失范的现象屡见不鲜。日前,《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正式出台,并从今年春季开学起全面推行,这是全国首个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规范》对不同阶段的未成年人提出“仪表之礼”等八项礼仪要求,切实开展“入学仪式”等四项仪式,在全省1700万名未成年人中推进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强调“践礼修德,从小抓起”,融入了“爱、善、诚、勤、俭、美”六种理念,最大特点就是注重从生活细节入手,让未成年人易懂易学易做,每一礼都区分了年龄段,循序渐进、设置科学贴近生活实际,并强调将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落到学校、家庭、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
(1)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加强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教育的依据及意义。
(2)分析江苏省上述举措与要求所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辩证法思考。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的“决定”,将进一步指导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工作。
请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哲学原理的
20l3年10月11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齐鲁大地拉开帷幕。山东省委高度重视此次盛会,要求“办好艺术盛会,建设文化强省”。为此,必须进一步打造加快文化发展的“新优势”:要紧紧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立足山东文化资源优势,赋予齐鲁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和内涵。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让群众成为真正的主角,让广大人民享受到了真正的文化大餐。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我省该如何打造文化发展的“新优势”。
2013年7月16日至8月25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组委会在各大报刊、网络同步刊登318名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他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的善举感动中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发挥了引领道德风尚的积极作用,营造了学习、关爱、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传递着巨大的道德正能量,将激励更多的人用实际行动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说明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传递道德正能量的意义。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讲话的重要思想,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一脉相承,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对文艺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讲话发表后在全国文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共鸣。
在此背景下,高二某班同学对当前的文化现象展开了探究。
材料一:文化是指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精神产品,属于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上层建筑。从文化的内涵上来看,它承载着社会诉求、教化理想、审美判断等精神内容,具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重要功能,因而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从其存在与发生作用的方式来看,文化以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存在,具有一般商品都 具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文化产品是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统一。正确把握“两种属性”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产品的属性?
材料二:“土豪”一词如同病毒一样瞬间传遍网络。旧时,“土豪”的指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乡间富人。如今,“土豪”被网民们赋予了新的定义——财大气粗、无脑消费、有钱又喜欢炫耀……
“土豪”你凭什么这么火?说到底,“土豪,我们做朋友吧”的潜台词就是“我也想变成一个挥霍无度的土豪”。美国媒体评论:新词“土豪”流行令中国文化失色。
(2)对“土豪”此类文化现象,有人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依据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
(3)综合运用哲学知识,结合习近平文艺座谈会精神,以“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要求:
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