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完成下题。
两个河口附近平原发展农业的共同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 A.旱涝灾害 |
| B.雨热不同期 |
| C.土地沙漠化 |
| D.风沙危害严重 |
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编号1)与其3个链状火山岛屿(编号2、3、4)的分布示意图(未按比例绘制)。许多科学家认为, 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造成的。喷出岩浆凝固逐一形成这些火山岛屿。据此回答17~19题。
图示地区位于地球的
| A.张裂型板块交界处 |
| B.碰撞型板块交界处 |
| C.错动型板块交界处 |
| D.非板块交界处 |
下列图示最能代表从链状火山岛屿(2、3、4)到夏威夷群岛主岛(1)年龄分布情形的是

关于夏威夷群岛所在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广布,草原广阔 | B.地形南北纵列,西部较高 |
| C.大量出口羊毛、铁矿石 | D.东南部沿海常受飓风袭击 |
下图示意福建省某地2010年1月份部分时段天气实况资料,回答15~16题。
据图分析,l5日至17日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 B.冷锋 | C.台风 | D.反气旋 |
影响20日至21日气温日较差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 A.白昼长短 | B.正午太阳高度 | C.地面状况 | D.天气状况 |
下图是冬至日某经线的气温、气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3~14题。
图中①、②、③曲线分别代表
| A.气温、正午太阳高度、气压 | B.气压、气温、正午太阳高度 |
| C.正午太阳高度、气温、气压 | D.气温、气压、正午太阳高度 |
该经线可能是
| A.30ºE | B.110 ºE | C.180º | D.60 ºW |
当海面温度比较低,海水与水面的空气层易出现较大温差,水面的气层与空中的气层密度便发生较大差异,接近海面的空气密度高,越往上方,空气密度突然降低,光线透过时就会发生某种作用,导致当地海上岛屿、船只等景物产生变形并脱离海面,形成海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12题。
材料所述的“某种作用”是指
| A.大气对光线的反射作用 | B.大气对光线的吸收作用 |
| C.大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 | D.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
以下四幅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图中,最易形成海滋现象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海滋现象在以下区域中最不易出现的是
| A.英国西海岸 | B.澳大利亚西海岸 | C.美国西海岸 | D.秘鲁西海岸 |
右图中,EOF为晨昏线,读图回答8~9题:
若此时段后我国上空的对流层一年里达最高,则北京时间是
| A.18时 | B.22时 | C.10时 | D.8时 |
若右图中甲点正值日出,下列叙述一定可信的是
| A.此时,在南京的旅游者感觉酷暑难忍 | |
| B.南极中山站正出现极昼 | |
| C.此日过后,堪培拉昼渐长、夜渐短 |
D.此时,赤道上东半球白昼的范围小于黑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