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16分)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 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俘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思垂空文以自见垂:使流传 B.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考察
C.曼辞以自饰曼:随意的 D.亦欲以穷天人之际际:关系

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是非乃定 B.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C.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下面6句分四组,全都说明作者“忍辱而苟活”原因的项是(    )
①思垂空文以自见
②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③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④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⑤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⑥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各句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列举先贤受到沉重打击后发奋著书的史实,是借古人以自况,抒发了满腔的愤激之情。
B.司马迁向任安表示为著成《史记》,即使受到再厉害的刑罚,也没有悔恨之心。
C.最后司马迁针对任安的指责,陈说了自己艰难的处境和不能推贤进士的原因。
D.司马迁虽然有了为写史而活的决心,可我们从他复信的最后还是可以看出他满腔的愤怒之情。

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1)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8分,每题2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拔剑切而啖之啖:吃
B.项王按剑而跽跽:跪直身子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乘:四匹马拉的车
D.窃为大王不取也窃:敬词,私下里

加点词语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 ()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素善留侯张良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 循吏》 )
[注]①髫龀(tiáo chèn),儿童时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 被:遭受
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 拜: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化:造化
D.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卒:死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 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因而被授予大司农的官职,百姓也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②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璟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璟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璟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三年,泉州留从效卒。璟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璟故,不纳。从效闻璟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
五年,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作者欧阳修)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属文,工书画 工:擅长
B.世宗以璟故,不纳 纳:接受
C.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 克:完成
D.为高谈,不恤政事 恤:忧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煜以次封吴王斧斤以时入山林
B.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为天下笑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煜为人仁而且孝,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额头很宽,前齿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两个瞳仁。因为他的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幸运地被封为吴王。
B.李璟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奏表章贡品献到京师,宋世宗不接受。留从效怕李璟来袭击,于是派他儿子留绍基到金陵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
C.在乾德二年时,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很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家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钱当十枚铁钱用,客观上有利于商业流通。
D.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能率直说真话,想起用为宰相,而韩熙载后房有侍妾数十人,李煜因此觉得难以为相,于是只提拔他担任了右庶子,分司南都。

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译文: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可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与韩相侠累有郤郤:仇怨
B.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畅:畅饮
C.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就:成功
D.岂不殆哉      殆:危险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聂政“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性格的一组是(  )
①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②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③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
④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⑤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⑥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聂政本是轵深井里人,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与母亲和姐姐逃跑到齐国,以屠宰为业,奉养老母。
B.严仲子多次登门拜访,聂政都没有答应他,是因为母亲尚在。等到母亲去世后,聂政找到严仲子,为他手刃仇人。
C.侠累是韩君的叔父,侍卫众多,聂政谢绝严仲子多派助手一同前往的好意,是怕人多泄密,使仲子与韩国结仇。
D.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2)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享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以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 “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
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长吏终听置之。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为具牛酒饭食具:备办
B.以故城中益空无人更,更加
C.幸来告语之幸:幸亏
D.皆衣缯单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②比诸侯之列
B.①以故多持女远逃亡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C.①且留待之须臾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D.①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②常为晋君赐矣

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西门豹初到邺城,从长老哪里了解到当地给河伯娶亲的事:即,祝巫看到长得漂亮的贫苦人家的女子,就说此女子应该嫁给河伯为妻,便立即给被选定的女子打扮好,投到河中。
B.西门豹为了改变这个恶俗,采用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借口给河伯选定的妻子不好看。把祝巫投入河中让她给河伯禀告,并接着将祝巫的三个弟子、三老及廷掾都投入河中,邺城的官员百姓,再没有人敢提起给河伯娶亲的事情了。
C.西门豹到邺城后,开始兴修水利。老百姓有怨言,他也无所畏惧,并认为修水利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然而,兴修水渠的事情因为阻碍了御道而被迫改变。体现了西门豹审时度势,知错能改的优良品质。
D.本篇在写作上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叙事上,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人物对话逐步展开的。这样就使文章生动具体,避免了平铺直叙。其次,注意从神态、语气上加强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注意选择具有性格化的语言来刻划人物。

翻译(2小题,计6分)
①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②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