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读后回答问题。
春日
[南宋]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有人认为《兰皋集》(宜秋馆汇刊宋人集)把颈联中“逆”“私”二字分别作“忆”“思”二字不妥,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2)怎样理解诗中的“幽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鹩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
③鹩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请简要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谢公亭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风景”一词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诗人选取哪些意象来表现它?
该诗景情具有怎样的关系?和“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表达了哪些相同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田 园 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比较两首诗歌,说出它们描写景物的不同特点。
结合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请简要分析说明他们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