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
(1) 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有不同的途径:
①H1N1侵入人体的细胞后,被__ __细胞识别,这种信息传递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
②大脑皮层与结构A之间是通过信息分子 实现联系,结构A与垂体之间通过信息分子 实现联系。
(2)大脑皮层直接对A发生作用属于 调节,A通过垂体对B发生作用属于 调节;当③分泌过多时,对A和垂体起 作用。
(3)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请根据图解分析原因: 。
胰岛素分子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动物的胰岛素含两条肽链,A链含有21个氨基酸,B含有30个氨基酸。。
(1)组成胰岛素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
(2)组成胰岛素分子的A链中含有肽键个,组成胰岛素分子的B链中含有肽键个。这51个氨基酸形成的胰岛素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51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减少了;(只考虑脱水)
(3)一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请写出氨基的结构简式:。
(4)两个氨基酸分子经脱水缩合后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其结构简式是。
在显微镜操作中,
(1)由低倍物镜转高倍物镜,视野变(亮/暗),其原因是进入镜筒内的光线减少,物象变得模糊。此时可做如下相应的调整①,
②。
(2)放大低倍镜视野中的某一物象时,转换上高倍镜后,无论如何调整,在高倍镜下的视野中都找不到要放大的物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2004年全世界野生大熊猫数量约为1590只。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深受全球大众的喜爱,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就以大熊猫为其标志,大熊猫俨然成为物种保育最重要的象征,也是中国作为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
(1)一只大熊猫包含了那些生命系统?
。
(2)大熊猫属于(真核/原核)生物。
(3)大熊猫的肝细胞与大肠杆菌最明显的区别是。
下图表示几种育种方法大致过程。请分析回答:
(1)在图一所示①→②过程中发生了。
若以②的碱基序列为模板经转录和翻译形成③,此过程与以①为模板相比一定发生变化是。(多选)
A.mRNA碱基序列 B.tRNA种类
C.氨基酸种类 D.蛋白质结构
(2)图二中控制高产、中产、低产(A、a)和抗病与感病(B、b)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
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的表现型有种。F2中高产抗病植株占。
(3)鉴别高产抗病植株是否为纯合子的方法是。收获种子种植,若子代,则说明植株为纯合子。若向高产感病植株中转入抗虫基因,需要用酶将抗虫基因与运载体DNA连接,然后导入受体细胞。
(4)图二中利用F1的花粉形成个体④所应用技术的理论依据是,通过花粉到④和⑤的育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
(5)图二所示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有。
如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已知白化病基因(a)在常染色体上,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请分析回答:
(1)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Ⅰ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2)Ⅰ2能产生__________种卵细胞,含ab的卵细胞的比例是__________。
(3)从理论上分析:Ⅰ1与Ⅰ2婚配再生女孩,可能有__________种基因型和__________种表现型。
(4)若Ⅱ3与Ⅱ4婚配,他们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
(5)若Ⅱ3与Ⅱ4婚配,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男孩,他们的第二个小孩是正常男孩的几率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