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5分)【历史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的演说(1917年)材料:“在2月3曰,我曾正式向你们提出德意志帝国政府的特别通告,通告说,它已立意在2月1日和2月1日以后……要用潜水舰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巳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对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正式接受如此强加于美国的交战地位……”
材料二 罗斯福总统第702次记者招待会(1940年12月17曰)
大不列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囯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施……我们必须鼓励这种生产。我来给大家打个比方,假设我的邻居的住宅着火,而在四五百英尺以外我有一截浇园的水管。如果他能够把我的水管接到他的自来水龙头上,我就可能帮助他把火灭掉。那么,我怎么做呢?我不会先对他说,伙计,我的浇园水管是15美元买的,你得付给我15美元来买它。这件事情怎么处理?我不想要15美元——我想在灭火后要回水管。好,如果灭火后这段水管完好如初,邻居就会把它还给我,对我十分感谢。但是,假设水管被弄坏了,我们也无需走许多形式,而我就对他说,‘我很高兴借给你水管,但现在它不能再使用,它被弄坏了。,他说,‘一共多少英尺?,我告诉他,‘有150英尺。,他说,‘好,我来照赔。,现在,如果我拿回的是一根可用的浇园水管,我就不吃亏。”
换句话说,如果你借出一定数量的军火,在战后得到归还,如果这军火是完好如初的一没有损坏一你就不吃亏;如果它们损坏了,或者陈旧了,或者完全丟掉了,而如果你借给的人照样赔上,在我看来,你就没有吃亏。
——摘自《罗斯福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演说提到德国“最近的行为”指什么?(2分)美国参战起了什么作用?
(2)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在武器贸易方面接受订货有何作用?(2分)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罗斯福总统将在武器贸易方面出台什么法案?
(3)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提出新政策的国际背景是怎样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部地区在我国历史和现代社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洪武时期湖北地区移民的迁入迁出分布示意图

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认为,“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首先“填”的都是平原及丘陵区,而“湖广填四川”几乎是与“江西填湖广”同时发生的。
……江西在元末属于陈友谅的势力范围,即使在朱元璋统一全国以后,其残余势力仍然对明政权构成威胁。因此,江西地区长期遭受着明朝统治者的“重赋”待遇。
材料二 ……过去5000年大概有3000年出头甚至更多,我们中国最精彩的故事在河南发生。我们已经有22个朝代在这里建都。随着我们国家最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我们又看到了中国部地区加快复兴的前景……回往过去30年……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到所有的资源都在流明。……打开国门之后,资本、技术、投资、贸易机会、人才各种要素向哪里转移?中国的沿海区域,首先是珠三角、然后是环渤海。我们今天中国沿海城市看到了和世界一流城市差不多的场景。过去五年一个非常清晰的现象是若干资源要素开始向中国内陆转移。画一路线图的话中国沿海地区,中国内陆地区……
——郑州市副市长薛云伟《商业文明与城市变迁》(2009年12月6日)
材料三多年来,中部成为国家宏观战略政策支持的边缘化地区,中部地区经济在“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面临日益困难的窘境。2001年,全国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首次出现东快、西次、中部居后的局面,中部塌陷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针对中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的状况,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洪武时期中部地区人口流动的原因。
(2)用先秦时期的史实说明“过去5 000年大概有3 000年出头甚至更多”,“中国最精彩的故事在河南发生”。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针对河南等省份的交通运输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河南在中部崛起时可资利用的条件。

回顾历史,中美两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模式、政治制度对人类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分别概述材料一中图一所体现的经济模式和图二所体现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国会启动了银行改革立法……而且还把大部分私营企业置于集中的监管之下……新政参与者把公共工程署(PWA)设想成“注水泵”(pump-priming,意为政府为刺激经济而注入资金)的机构,旨在刺激非政府就业……山姆大叔究竟能不能通过注水使得工业之泵进入有效运转……在这期间,国会采取了一些对农民、贫困房主、一文不名的年轻人和田纳西河流域山地人来说至关重要的措施,这些政策的清晰表达……带出了一项经验的遗产……
——[美]狄克逊•韦克特《大萧条时代》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山姆大叔”的“这些政策”指什么?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发展“这些政策”的?
材料三毛泽东的继承者发起了“现代化”运动,不仅采取了以前被视为“修正主义者”的措施,而且还沿着这条修正主义的道路走得更远——甚至走到了“市场社会主义”。这些措施包括废除人民公社,恢复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在工厂里以个人经理取代革命委员会;奖优惩劣;从工业的自力更生转向大量进口产品和技术。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在20世纪50~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来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
材料四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北京参加中关建交三十周年活动时曾表示,美中关系发展到这样的程度“谁都想不到”。三十年来,尽管磕磕碰碰不断,但始终没有影响两国关系大局。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3 021亿美元……面对金融危机,面对美欧日同时陷入衰退的局面,无论是布热津斯基、基辛格或是奥巴马当局,都一致认为只有美中两国更紧密合作与配合,才能为困局解套。
——王健民《中美关系与世界新秩序》
(4)依据材料四,概括当前世界形势和时代主题。概述你对中美关系发展走向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第三条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第四条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
第七条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
——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
材料二: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厥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泉,亦实在于此。尔臣民,应孝父母,友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举止恭俭,博爱及众,修学习业,以启发智能,成就德器,进而广行公益,力行公务,经常遵守国宪、遵守国法,一旦危急,则忠勇奉公,以辅佐天壤无穷之皇运。
——1890年日本《教育敕语》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有关天皇权力的规定(不得照抄原文),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教育的特点和原则,并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8年6月8日,德国驻英大使狄克逊致德国外交部的政治报告中写道:“英国政府打算在苏台德德意志人问题上打开同德国合作的道路”。……张伯伦一伙认为,为了避免战争,除了弄清希特勒在欧洲到底有哪些要求,并尽可能予以满足外,别无他法。
英法政府害怕法西斯侵略危及自己的利益,总想把它从身边引开,鼓励法西斯德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东方,去攻打苏联,让苏德互相厮杀,而它们自己“坐山观虎斗”。
——朱贵生、王振德等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材料二:美国的中立政策是在和平主义与孤立主义盛行的大背景下出笼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同其他国家一样盛行和平主义思潮,这种思潮为美国传统的孤立主义政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早在独立不久,美国就确立了其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孤立主义从此成为长期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一种思潮。
1935年8月,美国国会在罗斯福总统的要求下通过了第一个《中立法案》,禁止向一切交战国输出武器。《中立法》颁布不久,罗斯福就在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中援引了该法,宣布向交战双方禁运军火。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前英法推行的外交政策及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政策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实行中立政策的原因,并分析其实质和产生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推行的“新政”中,奖励设厂和废科举兴学堂这些措施,在客观上起过一些积极作用。特别是废科举兴学堂这件事,虽已是大势所趋不得不如此,但它对推进中国近代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毕竟不能小看。在各省设立的咨议局也使当地士绅多一点发发议论的权利,受到一点初步的民主训练。
一九○八年的八月二十七日,也就是离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死前两个多月,清政府公布了一个《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它的第一条是:“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第二条是:“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它规定:一切颁行法律、召集开闭解散议院、设官制禄、统率陆海军、宣战媾和、订立条约、宣布戒严、司法等等大权,全握在君主一人手中。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湖北武汉之所以成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区,与清末湖北新政的成败得失密切相关。由于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长期的苦心经营,使湖北成为清末新政的先进地区。正是湖北新政的发展,为革命造就了许多客观条件。新政时期的实业建设为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建设,如汉阳兵工厂直接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武器装备;新政时期近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绅商等新式社会群体,为革命提供了一定的阶级力量,尤其是新式学堂的创办、留学生的派遣与新军的编练,更是直接为革命提供了人才,新式学生与新军士兵是革命的最主要的生力军。武昌起义前夕的湖北社会业已成为革命的火药库,而清政府铁路国有政策激起的保路风潮更是火上浇油,革命的爆发已是不可避免了。
——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辛亥革命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的产物。它的规模和取得的成果,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及其具有全国性运动的能量。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利益的革命派,领导了这次革命,建立了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肇造共和民国的丰功伟绩。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利益的立宪派,图谋抵制革命,希望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但他们倡导收回利权,发动国会请愿,从事教育、出版、学术等工作,实际上有利于宣传民主主义,暴露封建专制主义,起到孤立清王朝的作用。武昌起义后,立宪派人多数先后不同地附从革命,加快了全国反清起义的进程。
——林增平《林增平文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的措施、宪政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武汉成为辛亥革命首义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的意义。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立宪派队附从革命的原因。
(4)、综合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二十世纪对政治体制的探索和实践。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