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历史一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2年,一位过去的部下刘易斯•尼古拉上校,给华盛顿写了一封长达7页的信,列举了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将原因归咎于共和制度,然后劝华盛顿担任“国王”。他回信道“……我很难设想我有什么行为竟会鼓励你写这样的一封信,在我看来,这封信包含可能降临到我国头上的最大危害。如果我还有一点自知之明的话,可以说你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讨厌你的计划的人了。”
材料二 按华盛顿异人也,其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徐继畲《瀛环志略》
材料三 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亳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华盛顿对尼古拉上校劝他担任国王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创为推举之法”是指什么?并举两例说明华盛顿“不僭位号,不传子孙”。
(3)拿破企是材料三中列宁所说的典型代表。请以拿破合采取的内外政策为例,说明“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是“彼此相容”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万历(1573—1620年)中后期,矿监、税使四处搜刮。苏州大涝,桑蚕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乎无生路矣。”官局垄断了丝织业,以低价强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往往“十不还一,无异空取”。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材料二】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三】据雍正十二年《(苏州府)长洲县永禁机匠叫歇碑》载:“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惟有不法之徒,不谙工作,为主家所弃,遂怀妒忌之心,倡为帮行名色,挟众叫歇,勒加银,使机户停织,机匠废业。致机户何君衡等呈请勒石永禁。……(长洲县官府决定)嗣后如有不法棍徒,胆敢挟众叫歇,希图从中索诈者,许地邻机户人等,即时扭禀地方审明。应比照把持行市律究处,再枷号一月示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4)依据材料,简要指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山东在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地位。
材料—登州文会馆是美国传教士狄考文1876年创办的—所教会学校,表3为该校正斋(中学部分)开设的主要课程:
宗教类 |
中国经学类 |
自然科学类 |
社会科学类及其他 |
天道溯源 救世之妙 罗马书等 |
书经、诗经、论语、礼记、孟子、左传、易经等 |
代数备旨、圆锥曲线、测绘学、格物(声、光、电等)、航海法、物理测算、化学、动植物学、微积分学、天文揭要等 |
读作诗文、万国通鉴、二十一史约编、是非学、富国策等 |
材料二试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以四书、五经为体,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
注:艺学指算、绘、矿、医、声、先、化、电)为用。”——安作璋等《齐鲁文化通史》
(2)分析材料—、二,指出两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共同之处。这类新式学校的创办对山东近代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已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地区。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额达89.7亿美元。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达14.9%,其中,制造业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表4为山东省各地市1992——2005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国同期累计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
地区 |
投资比重(%) |
地区 |
投资比重(%) |
地区 |
投资比重(%) |
济南 |
5.36 |
潍坊 |
7.26 |
临沂 |
1.68 |
青岛 |
37.19 |
济宁 |
2.19 |
德州 |
2.13 |
淄博 |
4.14 |
泰安 |
1.16 |
聊城 |
0.98 |
枣庄 |
1.13 |
威海 |
10.19 |
滨州 |
1.14 |
东营 |
1.41 |
日照 |
1.59 |
荷泽 |
1.11 |
烟台 |
19.21 |
莱芜 |
0.68 |
(3)依据表4概括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集中分布的两个地带,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4)简要回答这种分布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材料四自2000年中央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山东境外投资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呈现一些新特点。
(5)图18、图19分别表明山东境外投资领域域进—步拓宽、投资区域不断扩大,以这样的思路,你认为图20体现的山东境外投资的特点应该如何概括?请对山东企业如何实现境外投资的新突破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五山东省政府按照《对外贸易法》和中央的政策,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意见》等规定,制定和完善了为对外开放服务的具体措施,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建立完善各级行政许可中心,营造公正透明的行政环境,优化全方位的服务环境,为各类企业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6)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山东省政府在为对外开放服务过程中是如何行使权力的?
材料一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24亿元猛增到1998年的79 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9.7%,不仅大大高于改革前26年(1952~1978)平均每年增长6.1%的速度,也明显快于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编《新中国五十年》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就下降6.9%……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1. |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什么经济现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
2. |
材料三所述时期的苏联是哪位领导人执政?根据材料三,归纳当时该国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发生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内外原因。 |
3. |
中苏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实为天下福祉。”
材料二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颜元抨击八股取士制度:“天下尽八股,中何用乎!故八股行而天下无学术,无学术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功,无治功则无升平矣。故八股之害,甚于焚坑。”
(1)“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这里的“察举”是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弊病?
(2)针对“察举……不胜其弊”,隋朝实施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创新之处?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八股之害,甚于焚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加入起义军。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攻占北京后,李自成令牛金星与李岩饮,杀之(指李岩)。由是自成将相离心,宋献策他往,刘宗敏率众赴河南。真正呈现出了解体的形势,宋 献策与刘宗敏后为清兵所擒杀。第二年(1645年)九月,李自成战败,牺牲于湖北九宫山。
——摘编自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材料二如何对待犯了错误的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于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志,一要看,二要帮。对于革命来说,总是多一点人好。好意对待犯错误的人,可以得人心,可以团结人。——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1882年7月,英国人以重金收买当地的贝都因人部落酋长,并派人收买阿拉比军中的动摇分子。9月,一部分议员和上层文武官员竟打开开罗城门向英军投降。另外,被收买的阿拉比的主力部队指挥官在关键时刻破坏了抗英斗争。坚持了100多天的抗英斗争遂告失败。
——摘编自朱庭光《外国历史大事表》
孟尼利克二世号召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保家卫国,全国人民热烈响应。普通农牧民自愿向国家捐赠粮食和钱币。一些原来反对孟尼利克二世的封建主表示要以抗意战争为重,停止反对活动,为抗战胜利效力。青年踊跃参军,到1895年,一支由孟尼利克二世指挥的12万人的大军组建完成,阿杜瓦决战中,意大利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
——摘编自顾章义《崛起的非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攻占北京前后起义军情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口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对待犯错误同志的主张及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论十大关系》理论准备的基础上,中共“八大”提出的总任务及“八大”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分析埃及与埃塞俄比亚反帝斗争成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反帝斗争的成败对其国家地位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