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 49 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 |
B.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两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频率最高 |
C.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11. 11 eV |
D.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9. 60 eV |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发展历程的是
A.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
B.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
C.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
D.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 |
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使F不断减小,则在滑动过程中
A.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 |
B.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 |
C.物体的加速度先变大再变小,速度先变小再变大 |
D.物体的加速度先变小再变大,速度先变大再变小 |
如图所示,一重为3N的球固定在AB杆的上端,用测力计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稳定时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AB杆对球作用力的大小为
A.3N | B.4N | C.5N | D.7N |
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点击实验菜单中“力的相互作用”。如图(a)所示,把两个力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图(b)]。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时刻相等 |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同时变化 |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
对于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水平拉力,当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
A.物体立即获得速度 |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 |
C.物体同时获得速度和加速度 | D.由于物体未来得及运动,所以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