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1%,创出28个月以来的新高,这个结果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11月份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带动。食品方面,进入冬季后,鲜果供应减少,鸡蛋产量下降,居民对肉、蛋、菜的消费量增加,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使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居住方面,进入冬季后,取暖用的煤、电等能源价格上涨,带动居住价格在11月份涨幅的扩大。为了有效遏制当前价格较快上涨的势头,11月19日,国务院下发了40号文件,出台了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16条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蕴含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
(2)“国务院下发了40号文件,出台了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16条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的政治生活依据是什么?
(3)材料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国CPI的变化状况
注: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材料二:2011年2月27日,温家宝强调: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更给力的措施遏制物价上涨这匹“野马”。将物价上涨对群众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控制主副食品和蔬菜价格,确保生产供应,降低流通成本,既不“菜贵伤民”、也不“菜贱伤农”。
(1)简要描述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请分析CPI上涨对人们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
(3)请你为防止物价上涨提几点合理建议
材料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的市场开放程度将出现大的飞跃,商品和资本将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一个有利的机遇,同时又面临着许多挑战。
材料二:2010年5月25—27日美国商务部对华反倾销案件一览表
(1)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9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是一种什么行为?面对这种国际贸易环境,我国企业应如何应对?(11分)
(12分)(1)阅读表格中的经济现象,简要概括材料所体现的经济学道理。(6分)
材料二:西部大开发10年间,国家在西部交通、能源等重点工程总投资达到2.2万亿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大批重点工程建设建成;中央对西部地区扶贫资金和安排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助分别累计达598.1亿元和1994亿元。
(2)结合材料二,概述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6分)
(18分)李先生和王先生是儿时的伙伴,两人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下面是他们两家的家庭消费情况。李先生有自己的公司,妻子是某企业的部门主管,女儿是一家公司的技术顾问,一家三口收入很高。他们通过一次性付款的方式购买了一套别墅。在节假日,一家三口常租赁舒适的旅游车在导游的引导下观光旅游,家中一切杂务由保姆处理。王先生一家四口,他和妻子都是企业的普通员工,他们通过按揭的方式给大儿子买了一套用于结婚的商品房。而他、妻子及小儿子则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有点钱也不敢乱花,总是存起来以备后需。但在小儿子的学业方面,王先生却很舍得投入,给小儿子请家教,让他上英语辅导班。
(1)结合材料,分析李先生和王先生两家的消费水平受什么因素影响?除此之外,请说明影响家庭消费水平的因素还有那些?(8分)
(2)请分析李先生和王先生两家的消费,根据不同划分标准各属于什么消费类型。(1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他们的一套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战略。
材料二 有些文化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肆意生产、销售品味低下的文化产品,严重践踏了文化及市场。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建议》第三十九条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自身文化市场建设,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1)联系当前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9分)
(2)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如何加强文化建设。(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