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化学学习小组对铝与酸和碱的反应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I:
(1)取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铝丝分别与等体积的、PH相同的盐酸、稀硫酸反应,随反应进行,盐酸中生成气体的速率明显比硫酸中生成气体的速率快,对此原因,你认为合理的猜测是下列的       (填写相应的字母);
a.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b. Cl能促进此反应的进行
c. SO42能抑制此反应的进行
d. 硫酸使铝发生钝化
(2)为了探究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请你根据所提供的药品,填写实验方案中的空白部分。
药品:氯化钠固体、硫酸钠固体、硫酸铜固体、氯化铜固体、6mol/L盐酸、3mol/L硫酸、18.4mol/L硫酸、5mol/L硝酸。
方案: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铝丝和等体积的      (填写相应的试剂,下同),再向其中的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          固体并振荡使固体溶解,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略。
实验II:
取足量的形状、质量均相同的铝丝分别与等体积的6mol/L的盐酸、6mol/L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待反应停止后取出剩余的铝丝洗净、干燥、称量,剩余铝丝的质量关系是前者   后者(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观察反应后的液体,发现铝与盐酸反应后所得的液体是黑色浑浊的,试管底部有少量黑色沉淀,对此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提出猜想
同学们查找资料后获得如下信息:工业上用电解法冶炼铝所用的原料氧化铝是从铝土矿中提取的,所以得到的氧化铝中可能还含有微量的氧化铁和二氧化硅两种杂质,据此,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此黑色固体是铁单质,可能是电解得到的铝与杂质反应生成的,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猜想2:此黑色固体是硅单质,是电解得到的铝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的。
猜想3:此黑色固体是铝单质,是铝与盐酸反应时因反应过快而变成粉末分散到溶液中;
猜想4:此黑色固体可能是上述若干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2)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相关实验:
将反应后所得的液体进行过滤、洗涤,分别取少量固体置于两支试管中,完成下列实验:
① 向其中的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固体是否溶解。实验时发现固体完全溶解,证明猜想                 一定不正确(填“1”、“2”、“3”、“4”)。
② 向另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固体是否溶解。实验时发现固体完全溶解,证明猜想                 一定不正确(填“1”、“2”、“3”、“4”);
(3)得出结论
综合实验①②的现象,可推知猜想          (填“1”、“2”、“3”、“4”)是正确的,固体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实验室制备少量硫酸亚铁晶体的实验步骤如下:取过量洁净的铁屑,加入20%~30%的稀硫酸溶液,在50℃~80℃水浴中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将溶液趁热过滤,滤液移至试管中,用橡胶塞塞紧试管口、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有浅绿色晶体析出,收集产品。
(1)写出该实验制备硫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
(2)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3)反应时铁屑过量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溶液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5)塞紧试管口的目的是

在实验室里可用右图所示装置来制取氯酸钠、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图中:
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 mL 30% NaOH溶液来制取氯酸钠,并置于热水浴中;
③的试管里盛有15 mL 8% NaOH溶液来制取次氯酸钠,并置于冰水浴中;
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室制Cl2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氢氧化钠溶液 C.饱和食盐水 D.浓硫酸

(2)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20 mL 12 mol·L-1的浓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气0.06 mol。(填“大于” “小于” “等于”),若有17.4g的MnO2被还原,则被氧化的HCl质量为
(3)比较制取氯酸钠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
;②
(4) 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红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配制480mL 0.2mol/L的NaCl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应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固体NaCl g。
(2)以下是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称取所需质量的NaCl
②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内
③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将洗涤液全部移入容量瓶中,摇匀
④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入蒸馏水至刻度
⑤仔细地把蒸馏水注入容量瓶中,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cm~2cm处
⑥塞上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⑦将称取的NaCl固体,加适量蒸馏水,搅拌溶解后冷却
(3)若实验遇到下列情况,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的操作是

A.烧杯中NaCl溶液移入容量瓶后没有洗涤烧杯
B.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C.实验用的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里面含有少量水
D.定容时俯视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


a
b
c
d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
硅胶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3)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色,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4)装置F中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某同学购买了一瓶××牌“84消毒液”,查阅相关资料和消毒液包装说明得到如下信息:“84消毒液”:含25%NaClO 1 000 mL、密度1.19 g·cm-3
请根据以上信息和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某实验需用480 mL含25%NaClO的消毒液。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该消毒液。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上图所示的仪器中,有四种是不需要的,还需一种玻璃仪器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才能用于溶液配制
C.利用久置的NaClO来配制可能导致结果偏低
D.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质量为143 g
②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可能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
A.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时,未洗涤烧杯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