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在这段话中他强调的主要思潮是
A.蒙昧主义 | B.人文主义 | C.禁欲主![]() |
D.理性主义 |
如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ú,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B.民为邦本 |
C.天下为公 | D.民贵君轻 |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 B.本质为恶 | C.非善非恶 | D.本善习远 |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