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印尼连遭强震海啸火山喷发三重自然灾害,损失惨重,引发人们思考。回答下列各题。“预测”是地震科学的最高境界。通常情况下,预测的时间段要跨越10年至30年左右,但对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普通人来说,这种模糊预测法显然远远不够。这说明
①大自然的变动规律无章可循 ②人类仍不能掌握地震下一次“发脾气”时间
③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世界上还有很多神秘领域无法让人们认识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随着印度海底出现了大面积的升降,出现了重力差,就引起了海啸。地震发生以后,一个印尼场要进行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引起火山爆发。这启示我们
A.顺势而为,静观自然瞬息万变 | B.分析现状,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
C.积极应对,事物发展的前途光明 | D.承认矛盾,寻找方法解决已有矛盾 |
费尔巴哈说:“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认识它。”这段话体现了
A.物质世界的无限性和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
B.事物都是可知的,人有能力认识客观事物 |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D.人们是无法回避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 |
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五行”,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的。这种观点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缺乏科学依据 |
B.具有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
C.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D.是游离于唯物主义![]() |
下列与“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我思故我在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在中国工程院第40场工程科技论坛上,与会的工程院院士指出,衡量工程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能否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工程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哲学范畴问题。许多院士呼吁:工程活动需要哲学的支撑。“工程活动需要哲学的支撑”是因为
A.有哲学的指导,科技工程活动才能进展顺利 |
B.哲学思维能更好地把握工程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
C.工程活动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D.哲学足以胜任对科技工程活动的指导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