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上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 A.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
| B.本质是以社会主义方式清除俄国现代化的障碍 |
| C.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彻底否定 |
| D.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
下列有关国际组织及宗旨的表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国际组织 |
宗旨 |
|
| A |
上海合作组织 |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
| B |
世界贸易组织 |
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 |
| C |
华沙条约组织 |
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 |
| D |
欧洲共同体 |
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 |
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保持我们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 B.颁布《农业调整法》以恢复农业生产 |
|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D.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 |
1921年3月21日,苏俄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1普特=16.38公斤),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许多。这是为了
| A.改变多数农民无地和少地的现实 | B.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资金和原料 |
| C.保证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顺利开展 | D.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
有学者认为:“冷战这一概念并不能涵盖战后世界历史,它只强调了军备竞赛对峙的一面,忽略了和平这一时代主流,应该说‘冷和平’或‘核和平’可能更贴近于现实。”这位学者对冷战的重新定义是基于
|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对峙 | B.朝鲜半岛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
| C.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实际演变 | D.两个德国的统一和苏联的解体 |
“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此观点能互相印证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