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 )
| A.全面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 |
| B.废弃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
| D.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
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应起源于
|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 B.周朝的分封制 | C.秦朝的郡县制 | D.元朝的行省制度 |
唐初,国家要修建一大型水利工程,按照唐朝的部门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户部 |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
| 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
|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
|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
郡县制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最主要是由于( )
| A.郡县官吏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 B.郡县是重要的地方机构 |
| C.郡县官吏有很强的独立性 | D.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概不世袭 |
下列有关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郡县制是对先秦政治制度的发展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