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种观赏性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这种观赏性鱼有多对相对性状如眼型有正常眼、非正常眼等,尾鳍有单尾鳍、双尾鳍等,体色有白色、紫色等。
(1)某科学家分析,一条纯种雌性金鱼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由正常眼突变成为非正常眼,用该金鱼与正常眼雄鱼杂交,F1雌雄金鱼中均有正常眼,也有非正常眼。则在非正常眼和正常眼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判断理由                                         
(2)第(1)题中杂交实验的结果能否确定控制眼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或常染色体上?                                      
(3)如果已经证实控制尾鳍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单尾鳍对双尾鳍显性。某养殖场出于生产的需要.需要通过杂交育种培养出一批在金鱼鱼苗期就能识别出雌雄的鱼苗,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用的杂交方案。(提供的成鱼有单尾鳍的雌雄鱼,双尾鳍的雌雄鱼。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方案,尾鳍的基因用F、f表示。)
(4)中国动物遗传学家陈桢证明金鱼体色的遗传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白色是由四对隐性基因(aabbccdd)控制的性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而四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时,就使个体表现为紫色。观察发现紫色鱼的体色深浅程度随显性基因的数目增多而加深,则紫色最深的金鱼其基因型应该是          ,用紫色最深的紫色鱼与白色鱼杂交得到足够数量的F1,让F1雌雄鱼杂交,得到F2个体,若F2个体的各表现型成活率相同,则F2中紫色个体和白色个体的比例理论上应该为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列举了几种植物的育种方式,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甲过程包含两个关键环节,依次是
(2)丁过程称为
(3)乙育种方式的优缺点(各写两点)

(4)丙方式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受体植物细胞,最常采用的方法是
(5)甲、丙两种育种方式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其优点是

10.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但在进行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据图回答:

(1)过程①表示的是采取    的方法来获取目的基因。
(2)根据图示分析,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应用限制酶    切割质粒,用限制酶    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后形成的黏性末端通过
    原则进行连接。
(3)人的基因之所以能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原因是    
(4)人体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细菌体内成功表达是因为          。写出目的基因在细菌中表达的过程                
(5)将得到的大肠杆菌B涂布在一个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的说明已导入了        ,反之则没有导入。

.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表。经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原因是
(2)丙瓶的有机物比甲瓶,原因是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原因是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

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对某山坡一定区域内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豚草
0.3
0.6
1.0
1.6
2.3
龙葵
6.2
3.8
1.5
0.3
0.1
狗尾草
10.0
9.2
8.0
6.8
5.5


(1)在对植物种群密度进行取样调查时,常采用法。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在取样时应注意取样。
(2)某同学调查狗尾草种群密度时,随机选择了2m×2m的五个区域,各个区域内的个体数依次为22、20、24、19、23,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为
(3)豚草、龙葵和狗尾草之间是关系。
(4)请在下图中绘出豚草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5)在2002~2006年间,豚草的种群数量增长呈__________型曲线增长,导致这样增长的原因可能有等。
(6)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彻底烧光,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代表大气中的CO2,A、B、D、E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其中代表生产者,代表分解者。代表消费者。
(2)A→C的过程是通过作用来实现的,C→A的过程是通过作用来实现的。
(3)D→E的过程中,碳以的形式传递;D→C的过程中,碳以的形式传递。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