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蜗牛(甲)  苏轼                    蜗牛(乙)  苏轼
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            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
升高不知疲,竟作粘壁枯。             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
注:①郛,外城;这里用如动词,引申为“庇护”之意。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解读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写到蜗牛相同的习性和癖好——“升高”,也写到其相同的结果——“粘壁枯”。
B.甲诗抓住蜗牛内质柔弱、外有坚壳的特点来写,蜗牛就靠这层外壳保护自己。
C.乙诗突出蜗牛“腥涎”不多的特点,隐含着作者对它同情和怜悯的心态。
D.两首诗是诗人看到壁上高处枯死的蜗牛,睹物兴怀之作,寄寓着诗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

你认为诗人笔下“竟作粘壁枯”的蜗牛形象有何象征意义?就表达效果而言,你认为哪一首诗更好?请结合这两首诗作具体分析。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同友人游青溪
【清】王永彬
溪声引我入村烟,纡曲山盘古洞天。
苍石堆云撑峭壁,碧涛溅雪拥飞泉。
煎茶小憩清凉界,问柏能知魏晋年。
嘱咐同人归去早,此间住久恐成仙。
请赏析第二联“撑”、“拥”二字的妙处。
有人评价这首诗“于平凡之处翻出新语,于平凡之景中翻出新意”,请结合颈联和尾联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夜泊钱塘
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首联“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写出了诗人“夜泊钱塘”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浓浓的乡愁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后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得何之?
【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
颈联两句,以时间的推移来分叙二景,是哪两景?请简析。(3分)
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今日之游,下笔处处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人有意、物有情的?(4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少年游北宋柳永
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兰陵王柳北宋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注释】(①蘅臯:生长香草的江边高地。②隋堤: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修。③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榆火:朝廷于清明节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
划线句都借折柳伤别,但写法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
请分析两首词末句中“独自”和“愁”在情感表达上的妙用。(3分)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 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