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种昆虫受双因子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影响种群数量变化除图中所示的外源性因素(温度和湿度)外,还应该有内源性因素 |
B.相对来说,环境温度越高,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也越大 |
C.从图中可知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左右 |
D.该昆虫在湿度为90%和温度为32.5℃的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变化按指数方式增长 |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甲、乙、丙的化学组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X、Y表示构成这些化合物的元素(除C、H、O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Y表示N、P元素
B.甲、乙、丙均携带遗传信息
C.单体C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后出现紫色反应
D.丙从细胞质经核孔进入细胞核,与甲共同形成染色体。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
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
C.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
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
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A.共同进化 | B.自然选择 |
C.基因突变和重组 | D.地理隔离 |
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
A.突变是不定向的 |
B.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
C.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害得 |
果蝇的体色灰色(G)对黑色(g)显性,在某果蝇种群中,基因型GG的个体占60%,Gg的个体占30%,gg的个体占10%,则g的基因频率是
A.10% | B.25% | C.60% | D.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