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
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居庸关
徐兰
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1)本诗第三句极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2)请简要分析本诗中“士卒”的心态。
(3)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将一、二句改为“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
苏 轼
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下阕“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一句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
阅读宋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送述古①
(宋)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 ①述古:陈襄,字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时苏轼为杭州通判,陈襄先调知杭州后又调离杭州。句末“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一句既渲染了环境的 ,又将“荧荧”比作 ,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简要分析本词两处“衬托”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阴铿
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
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闉①。
【注】①江汉:指朋友前去之地。城闉(yīn):城门,指诗人回去的地方。本诗诗眼是“不及”,试分析该诗是怎样表现这一诗眼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寒①
陈与义
二月巴陵②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1129),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作者此时避乱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②巴陵:湖南岳阳的别名。第一、二句中的“风”“寒”有何含义?
诗歌的后两句塑造了海棠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