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 B.周恩来 | C.叶剑英 | D.邓小平 |
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A.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 B.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的建立 |
C.实现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 D.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途中画得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也就是公历1928年。这说明日本人
A.对中国民众的生活很感兴趣 | B.想对中国地理学开展学术研究 |
C.积极帮助中国勘测地貌地形 | D.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继续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 B.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 |
C.在反帝问题上仍模糊不清 | D.对帝国主义尚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 |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阿Q |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
五四运动期间,一家理发店门前贴出布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这说明五四运动
A.市民阶层是运动的先锋 | B.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
C.资产阶级是运动的主力 | 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