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魏源 | B.王韬 | C.宋教仁 | D.胡适 |
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历史背景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
| A.科学理论成就推动生产和技术进步 | B.适应社会对新生产力的需求 |
| C.战争的需要加速其到来 | D.国际市场不断扩大的促进 |
假如你生活在17世纪的欧洲,下列流行语中你不曾听说过的是
| A.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 B.知识就是力量 |
| C.人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 | D.金钱是一切欢乐的源泉 |
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客观上反映了
①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着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革命的敌人十分强大,需要中国各阶级联合起来
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 A.①②③④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③④ |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因为
| A.它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
| B.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
| C.它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
| D.它主张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和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B.人们对牛郎织女神话的钟爱 |
| C.人们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 | D.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