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已知甲地(32°N,120°E)和乙地为对趾点,对趾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据此回答各题。

与乙地最接近的地点是图中的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甲地与乙地之间的实地距离约为

A.1万千米 B.2万千米
C.3万千米 D.4万千米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美国有许多老人在退休以后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你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矿产资源

读下图,判断四种气候类型的名称和自然带名称,其排列顺序与图序一致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带,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带,温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D.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  )
A.5°N     B.25°N
C.30°S    D.45°N
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

A.海拔高度  B.水分状况  
C.热量差异  D.土壤差异

关于自然带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在水分条件下形成的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同时也受到温度条件的影响
C.地形高低起伏是非地带性因素,所以自然带的垂直分布是非地带性规律
D.各自然带之间都以明显的界线分开

包括两种气候类型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形成黄土高原及其千沟万壑地表的主要原因,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植被不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