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右图所示,下列
哪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与其相同( )
A.O2 | B.H2O | C.K![]() |
D.CO2 |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下变性(使模板DNA解旋)→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
右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 |
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
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 |
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
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的描述,正确的是
A.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制造了含氮养料和含碳有机物![]() |
B.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对数期能大量积累有毒素![]() |
C.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 |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都能检测到32P![]() |
|
取500mL广口瓶.装人100mL的液体培养液(5%葡萄糖溶液),接种步量新鲜的发面酵母菌,随后密封好瓶口,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期抽样检测酵母菌的数量,最终得到广口瓶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最接近以下哪一曲线(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种群数量)
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0C恒温培养24-48小时![]() |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