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下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D
A.该植物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约为25℃ |
B.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
C.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
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必需
①在兔空腹状态下②在兔饱足状态下③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④测定血糖含量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④⑤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②④⑤ |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
C.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
D.一般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
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图中走势不相符的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 |
B.T细胞数量—HIV浓度 |
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
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
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④⑤ |
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
A.脱落酸 | B.乙烯 | C.生长素 | D.赤霉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