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并审议轻工业和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决定进一步加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 | 
| B.春节之际,北京向全国游客送出约3万张故宫、颐和园等景区免费门票,并提供免费住星级客房等多项优惠活动。 | 
| C.对奥巴马25日正式提名骆家辉担任商务部长一事,美国《侨报》27日刊发社论指出,这是奥巴马一个明智的也是最佳的选择。 | 
| D.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的提案经153个承办单位办理,产生了明显成效,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 | 
下列各项中对“者”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而记游者甚众。 | 
| B.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 C.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 
| D.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 
下列各项中对“则”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则①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则天下名扬。
 当世之风,位卑则②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则③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则④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 A.①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倒是” | 
| B.②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 
| C.③连词,就 | 
| D.④连词,表承接,第一件事不发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发生第二件事,译为“原来是”“原来已经” | 
下列各项中对“则”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此则①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则②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③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则④天下名扬。
| A.①主谓之间,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 | 
| B.②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是”、“然而” | 
| C.③连词,假设,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 | 
| D.④连词,表承接,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或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 | 
下列句中加点的“则”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 
|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 C.人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E.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下列各项中对“则”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一项是【】
| A.入则孝,出则悌。 | 
|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 C.欲速则不达。 | 
| D.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促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