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场上出售的阳澄湖大闸蟹,脚上戴有一枚数码防伪的塑料“戒指”,目的是维护品牌声誉,抵制假冒伪劣。这种戴“戒指”的五两一只公蟹价格是580元一斤,4两一只的母蟹标价为480元一斤。这充分说明
| A.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品牌产品与假冒伪劣产品的竞争 |
| B.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产者都面临着优胜劣汰的竞争 |
| C.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产品的竞争 |
| D.品牌是生产者和经营者取胜的决定性因素 |
2004年,我国罐头总产量约为384万吨,消耗农产品原料900万吨,罐头生产的龙头企业带领1200多万从事原料种植养殖的农民闯市场,创造产值200亿元,加快了当地农民的致富步伐。上述材料中,农民靠小罐头致富得益于( )
| 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
| B.国家对农业生产加大投入 |
| C.农村科技知识的普及 |
| D.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
近年来,“中国制造”成为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制造业方面,中国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世界工厂”,但缺乏核心技术仍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这说明( )
| A.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
| B.自力更生原则要求我们避免从国外引进核心技术 |
| C.我国制造业的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科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 D.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 |
国家政策规定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表明 ( )
| A.我国的粮食生产供不应求 |
| B.粮食价格由国家规定而非市场形成 |
| C.国家注重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 D.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 |
目前我国农村“食之者众,生之者寡”,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这说明,要想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 )
| A.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
| B.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
| C.精简乡镇机构,提高农业财政资金投入的比重 |
| D.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 |
地处海拔山区的某贫困山村为脱贫致富,先后创办多家企业均告失败。村领导总结教训,结合本村优势,决定种植既有市场又适合于海拔山区生长的经济作物,结果取得成功。几年来,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这个事例表明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 )
| A.适应市场需要,发挥比较优势 |
| B.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
| C.加大投入,改善交通、通讯条件 |
| D.坚持“无工不富”的指导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