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世界大战刺激了诸如美国、日本和英联邦自治领之类国家的工业化,打破了这一经济平衡。这意味着英国海外市场的减少;尤其是纺织品市场的减少。在纺织品方面,英国面临着日本的激烈竞争。英国商船队在很大程度上遭到破坏,和英国不再是世界金融中心这一事实一样,也使无形收入减少。布尔什维克革命进一步损害了英国的经济,因为它不仅消灭了大量的投资,还消灭了一个重要的制成品市场。 ——《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这些状况必然产生政治上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自由党的衰落,当时工人们希望摆脱困境而愈来愈转向工党。……每一个都有自己医治国家弊病的灵丹妙药:保守党提倡保护贸易制;日益衰落的自由党提倡自由贸易;工党提倡资本课税和重工业国有化。最终结果是保守党和工党一个接一个地交替组阁,但没有一个内阁能大大改善国家的命运。
材料三 战争结束后,德国物价急剧上涨,面包的价格竟然涨了 2倍多。对此,德国人民上街游行,抗议物价上涨。有30多万人参加了这次游行,并进而发展为暴动,上千人被杀,上万人被捕入狱。——岳麓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后英国经济衰退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英国的经济状况对政治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说明战后德国的经济状况以及对政治产生的影响。(4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西方“自然力的征服”的标志是什么?
(2)中西文明从1640年到1840年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本质差异?就中国而言,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1840年后,这种差异导致了中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为改变这种差异,中国社会各阶层作出了哪些努力?
19世纪60年代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以下是某政治家对这个时代的思考: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
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
用具体史实说明该政治家对19世纪60年代的思考。
阅读《工业文明孕育期社会变革示意图》,完成各项要求:
(1)根据图中经济、思想文化、政治的要素分类,在带△的方框内填写适当的历史事件。
(2)在图中找到与启蒙运动相关的四个箭头,对箭头的含义做出合适的解释。示例:箭头①:启蒙思想产生于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启蒙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之一。
箭头②:
箭头③:
箭头④:
(3)如果要表示人类正式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应该在本示意图的右面添加一项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15世纪之交),尽管郑和的远征确切地表明,中国人拥有控制海洋的技术和财力,但……中国商人缺乏西方商人所拥有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无力向禁止海外冒险事业的皇帝的敕令挑战”。
——《全球通史》
(1)当时的英法等国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西方商人”拥有怎样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4分)
(2)为什么“西方商人”能获得这种权力和地位?
(3)“西方商人”如此的权力和地位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一战期间,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美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中国做了一番地质调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贫油。
材料二 1953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国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
请回答:
(1)材料二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的背景是什
(2)李四光认为“中国陆地一定有石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李四光观点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一联系材料二,概括在李四光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