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的专著中,尖锐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某高一同学颜某暑期对自己学习和生活进行了计划,下表是他暑期的主要安排及其实际效果。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改编)坚持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政府依法执政提出了具体要求。

1
“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
2
“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
3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的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4
“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2014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各地区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注重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及和谐稳定。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如何提高自身依法执政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2014年我国是如何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和谐发展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 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为我们时代划定了价值航标。我国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
材料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2)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请你结合材料二分析怎样主动适应新常态。

【原创】社会的进步体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各种方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一些常委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如何破解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城市病”等问题献计献策。
材料二: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但文艺的繁荣却往往出现在社会动荡的时期,如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和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有人认为,社会动荡时期,往往会加剧社会各种矛盾的冲突,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相互冲激、融合,而导致文艺的繁荣。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的人大代表如何能够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
(2)材料二的内容体现了哪些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据此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业内人士指出,因为要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习惯和需求,依托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来的电子银行业务必然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其本质始终在于提供更优质的银行服务。
(1)概括该图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互联网快速发展对银行和客户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犯罪等,甚至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形成了新的挑战,也对行业发展、人才队伍、相关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这取决于各国政府如何认真应对,谋求共治。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如何应对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挑战。
材料三:“大喇叭”年代。上世纪60年代,高音大喇叭把雷锋精神送进大街小巷。“电视机”年代。上世纪80年代,电视机把女排精神送进千家万户。
“互联网”年代。当今年代,很多人随身携带4G手机、平板电脑,随时上互联网,随时交流自己或身边的人与事。根据这种情况,眼下有多个主流网站同时推出《好人365》栏目,每天讲述一位中国好人的感人故事,说的都是人们身边的事,赞的都是身边的人,激发了大家的共鸣,得到广大网友的热捧。
材料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快餐式阅读”日益盛行。这种阅读方式大多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具有方便快捷、生动、轻松等特点,但往往浮光掠影,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如何从“快餐式阅读’中突围,提升阅读的品味和质量,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在文化建设上应该采取的合理做法。
(4)结合材料四,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克服“快餐式阅读”的局限。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具有划时代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材料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国各方的共同责任。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依据材料分别说明各政治生活主体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应该怎样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