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
B.基因突变具有频率低、不定向和随机性的特征
C.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D.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等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基因突变的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表示某草场以牧民的定居点为核心统计牧草覆盖率的变化情况,3年中的气候条件基本相同。分析该图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牧数量最大的是第2年,最少的是第3年
B.放牧数量与放牧范围呈正相关
C.第2年该草场的营养结构最复杂
D.定居放牧和轮牧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载畜量

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几年之后,地面上稀疏长出了小草,还出现了蜘蛛。到了1909年,已有202种动物生活在这块新土地上了。1919年动物增加到621种,1934年增加到880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上述岩体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B.在于废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一样,上述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880种动物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与植物的垂直分层有关
D.上述演替中,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有机物总量增多

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B.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
C.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小
D.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数学模型总体上不符合Nt=N0•λt

下列对实验或方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花生子叶被染色的脂肪粒
B.将双链DNA片段“缝合”起来,需要用限制酶把磷酸二酯键恢复
C.用标志重捕法测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的脱落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D.可以使用含35S的NH4SO4培养基培养并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

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
A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
多次计数取平均值
B
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
C
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病率
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
D
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