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    直接构成的,二者物理性质相差很大的原因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实验1、实验2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的实验目的是,当恰好完全反应时锥形瓶中的现象是:,图中所示称量的质量是

(2)实验2中可观察到铜丝表面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4分)实验室中现有一种固体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Mg、Na2SO4、Na2CO3、BaCl2、BaSO4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已发生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判断:
(1)产生的气体B是(写化学式)
(2)混合物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3)滤渣D中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4)写出步骤③中一定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共4分)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制碱原理可表示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1)X的化学式为
(2)Y是滤液中最主要成分,Y与Ca(OH)2反应的产物之一可用于循环使用,Y的化学式为,此反应产生的可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名称为
(3)Y常用作氮肥使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现有用熟石灰改良过的酸性土壤需要施加氮肥,(填“可以”或“不可以”)使用Y.

(共7分)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装置Ⅰ中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按图示连接好仪器装置,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装置Ⅰ中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提示: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固体即可以吸收水分也可以出去二氧化碳)实验数据如下表。


蜡烛
装置Ⅱ
装置Ⅲ
反应前的质量/g
15.8
182.3
212.2
反应后的质量/g
14.4
184.1
216.6


(1)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_______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2)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3)装置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理论上,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共4分)为增加驾乘人员的安全,驾驶室中设计了安全气囊(由碰撞传感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组成)。当行驶的汽车受到强烈震动时,传感器发出信号,气囊中的叠氮化钠(NaN3)发生分解,迅速产生氮气和固体金属钠,气囊的体积迅速膨胀,以达到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的目的。请写出上述转化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属于反应(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之一),试计算NaN3中钠、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NaN3属于(填“有机物”、“无机物”之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