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 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
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一名运动员在外国运动员失误后获得冠军。在回答记者“这次获胜是否有偶然因素”的提问时,他说:“不,就应该我得金牌。”著名作家王蒙认为这虽然是一种回答方法,但有些粗糙。怎样回答会更好些呢?请你替这位运动员设计一个回答。
答:。
有一天,班主任老师和几个学生亲切交谈。学生A问老师:您觉得我们班的任课老师谁课上得最好?学生B的问题是:老师,您是不是最喜欢我们班的某同学?对这两个敏感的问题,老师不便直接回答,又不能避而不答。事实上,老师用比较模糊的语言作了回答,学生虽然对答案不甚满足,但并未影响师生关系。
请你从中选择一个问题,代班主任老师“设计”恰当的答案。
答:。
下面是王老师在办公室接到李明同学电话的内容实录。请你根据王老师的话,推断一下李明同学的说话内容,补写在横线上。
李明同学的话:。
王老师的话:哎,我就是___________什么问题,你说吧! __________别着急,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出现也是正常的。你已尽力克制,这就很好。我想我们还是当面谈谈,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请你选取某一采访对象,围绕“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这一中心话题,设计三个具体问题。
答:。
针对下面正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反方的话补充完整。
正方:如果衣食不足就能知荣辱,那么请问:为什么在大灾之年会有易子而食的惨剧?
反方:如果衣食足方能知荣辱,那么请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