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位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彷徨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 |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
|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
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授意他人在《星期六晚报》上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提出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下列不属于实现这个蓝图的内容的是
| A.组建一个美国起主导作用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 |
| B.建立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
| C.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 D.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就是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而言,二战后最大的不同是
| A.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 B.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 |
| C.世界中心转移到美洲 | D.形成两大阵营的对峙 |
结合右图判断,这是法西斯德国准备执行的什么计划
| A.海狮计划 | B.巴巴罗莎计划 |
| C.黄色方案 | D.曼施坦因方案 |
战争是具有破坏性的,但战争在不经意中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下列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历史前进”的是①战后飞机、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②战后欧美一些国家的妇女取得普选权③促进各国政府职能的调整,使得政府办事高效、快捷④为了协调各国的矛盾冲突成立了国际联盟
| A.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连任的就职演说中说:“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区域,经过那致命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来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要想回头已经不可能,我们国家的命运就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全力去保卫这个国家。”此后美国决定
| A.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 B.参加巴黎和会 |
| C.修改《中立法》 | D.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