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记载“开机之家,谓之帐房;机工领织,谓之代料;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楛,谓之雠货。”这段话反映的是
A.包买主现象 |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状况 |
C.工场手工业生产状况 | D.市场上的实物交易现象 |
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①盐铁官营制度②早市夜市出现③商人群体形成④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③④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②④ |
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④ |
有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此处所说的“这个时候”应当是
A.新航路开辟时期 |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
C.20世纪40~50年代 |
D.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
表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50—70年代经济数据”,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国家或地区 |
美国 |
欧共体 |
日本 |
||||
联邦德国 |
法国 |
意大利 |
英国 |
||||
占世界GDP比重 |
1955年 |
36.33% |
3.9% |
4.5% |
2.2% |
4.9% |
2.2% |
17.5% |
|||||||
1976年 |
24.9% |
6.8% |
5.8% |
2.8% |
3.1% |
8.1% |
|
21.7% |
A.1955—1977年间美国经济总体增速缓于日本
B.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成为政治经济大国
C.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发生了动摇
D.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共体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
1995年美国FORTINE《财富》杂志出版一篇以“THE DEATH OF HINGKONG为题的封面专题。事隔6年,由FORTUNE主办的第七届财富全球论坛在香港召开,该文作者Louis Kraar 又出现在香港。有记者问香港现在情况如何?Louis Kraar尴尬地回答:“so far so good。”而当年策划该封面专题的编辑总监Colvin的回答记者“如果现在《财富》为香港做一个封面专题,你会怎么形容香港”时,Colvin思考良久,最后的答案是“Vitality”。这从根本上说明
A.“一国两制”适合香港发展 |
B.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
C.西方社会反对“一国两制” |
D.西方对华态度发生根本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