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曾提出电荷周围存在一种场,而非存在“以太”。后来人们用电荷在场空间受力的实验证明了法拉第观点的正确性,所用方法叫做“转换法”。下面给出的四个研究实例中,采取的方法与上述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牛顿通过对天体现象的研究,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
B.伽利略用逻辑推理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的认识
C.欧姆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D.奥斯特通过放在通电直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得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结论
科目 物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三相电流的线电压、相电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 其中电流表 A 的量程为 0.6A, 表盘均匀划分为 30 个小格, 每一小格表示 0.02A;R1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 1/2;R2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2倍, 若用电流表A的表盘刻度表示流过接线柱 1 的电流值,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将接线柱 1、2 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 0.04A
B.将接线柱 1、2 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 0.02A
C.将接线柱 1、3 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 0.06A
D.将接线柱 1、3 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 0.01A

如图所示,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固定在M、N两点,O是MN的中点,A、B是平面电场中的两点,AB连线方向垂直于MN连线方向。有甲、乙两个相同的带电粒子分别从A、B两点以平行于MN连线方向的相同速度开始运动,随后两粒子都能从左向右经过O点。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粒子均带负电
B.甲粒子在A处的加速度比乙粒子在B处的加速度大
C.甲粒子在O点的动能大于乙粒子在O点的动能
D.甲粒子从A点到O点经历的时间比乙粒子从B点到O点的时间短

如图所示,图线①②③分别表示导体ABC的伏安特性曲线,其中导体B为一非线性电阻,它们的电阻分别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A的电阻大于导体C电阻
B.导体B电阻随电压增加而变大
C.当它们串联接在电压恒为6V直流电源两端时,流过三导体的电流均为1A
D.当它们串联接在电压恒为6V直流电源两端时,它们的电阻之比=1:2:3

一带正电的小球向右水平抛入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左,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做直线运动 B.小球的加速度不变
C.小球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D.小球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试探电荷放在电场中的A点,受到电场力为,具有电势能,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方向与过该点电场线的切线方向相同
B.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方向与过该点电场线的切线方向相反
C.A点的电势大小为
D.A点的电势大小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