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忆你学习过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并按要求完成实验方案一和实验方案二。(下表中"实验结论"选填"="、">"、"<"符号)
将两个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对比时,有同学分析:有一个方案观察到天平不平衡,是因为,因此不能说质量不守恒。在反应物不变的前提下,要使天平平衡,你对该方案的改进措施是。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了半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他们决定对这半瓶氢氧化钙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已经变质?
(2)猜想与假设:该氢氧化钙粉末的成分为①氢氧化钙;②氢氧化钙、碳酸钙;③。
(3)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样品少量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过滤。 |
||
②。 |
大量气泡 产生 |
氢氧化钙已经变质。 |
③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
氢氧化钙没有完全变质。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联想与启示: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它与空气中的发生化学反应的缘故,因此氢氧化钙应保存。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一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2)某同学欲用图一装置制取氧气,可选择的物质是(填化学式),用该物质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装置(如图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放出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后,关上活塞,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B中白磷能够在水下燃烧的原因是。②E中的实验现象是。
③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④ 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分)钢铁的冶炼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图1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图。
图一图二图三
(1)写出图1中A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实验过程中通入CO质量与红色粉末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a点表示开始通入CO,反应开始发生
②b点表示通入CO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开始发生
③c点表示红色粉末已充分参加反应
④d点表示反应结束后仍需继续通入CO
⑤可根据通入CO的质量计算出红色粉末的质量
(3)图1装置中的不足之处是。
(4)该实验炼制的铁与工业炼制出的铁最大的区别是。
(5)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上述实验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取了3.6g固体样品,用图1所示的装置重新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3所示,则原样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6分) 根据下列装置图,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选用右图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气体应从端进。如何检验该气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NH3),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填字母)。收集氨气的装置只能用D,而不能用C或E。由此可知氨气应具有的性质是。
(4分)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从图一中观察到的现象及所得到结论正确的是。
A.实验中烧杯里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3) 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油锅着火,应迅速向锅中掺水,降低温度使其熄灭
C.大楼里着火时,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子逃出火灾区
D.室内起火时,应打开门窗,避免吸入浓烟
E.森林失火,向逆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