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黄河的入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目前已远低于16亿吨的历史平均值。最重要原因是
A.黄河流域的暴雨次数减少 |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 |
C.中上游水库拦截泥沙量增多 |
D.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积量加大 |
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问题。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 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
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联系的是( )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 |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
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问题。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A.东经70° | B.东经90° | C.西经70° | D.西经110° |
此日在( )
A.3月21日前后 | B.6月22日前后 | C.9月23日前后 | D.12月22日前后 |
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问题。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a | B.b | C.c | D.d |
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正值夏季 | B.b地昼短夜长 |
C.c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 | D.d地出现极昼现象 |
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回答问题题。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
A.先偏右后偏左 | B.向右偏转 | C.先偏左后偏右 | D.向左偏转 |
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 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读图,完成问题。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点位于乙点的( )
A.东南方 | B.西南方 | C.东北方 | D.西北方 |
条件同上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线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 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
C.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11小时 | D.以上都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