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在新西兰测得太阳紫外线辐射比10年前所测的数据要大12%。据此回答各题数据表明
A.大气比10年前清洁了,紫外线容易穿过大气 |
B.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仍在扩大 |
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多 |
D.对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 |
下列现象中与紫外线增多直接有关的是
A.土壤酸性增强,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腐蚀 |
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
C.患白内障和皮肤病的人数明显增加 |
D.季风区的洪涝灾害增多 |
读“特大城市人口调控政策的多层次分析框架”图,下列关于各层面相关调控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推进中小城市城镇化进程 |
B.区域——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
C.城市——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
D.城市——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48°N一直以来被视为水稻种植的禁区。2014年我国东北黑河把水稻种植区向北推入到50°N的区域,“水稻北扩”的成功最主要在于()
A.全球气候变暖 | B.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
C.种植历史悠久 | 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
下表为我国部分年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情况,表中反映()
年份 |
产业结构(%) |
就业结构(%)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1990 |
27.12 |
41.34 |
31.54 |
60.10 |
21.40 |
18.50 |
2000 |
15.06 |
45.92 |
39.02 |
50.00 |
22.50 |
27.50 |
2010 |
10.10 |
46.67 |
43.23 |
36.70 |
28.70 |
34.60 |
A.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不一致 B. 就业结构由现代型向传统农业型转变
C. 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增加最多 D. 第一产业总产值下降近2/3
强对流天气发生突然、天气剧烈,常伴有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局部强降雨等。下列关于强对流天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多发于夏季午后 | B.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发生 |
C.易引发城市内涝 | D.华南地区多发生在冬季 |
读某市2010—2012年供水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市最有可能是()
A.广州 | B.北京 |
C.上海 | D.哈尔滨 |
根据该市的供水结构,推测最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地面沉降 | B.水土流失 |
C.荒漠化 | D.海水入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