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
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A.大众传媒的发展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
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的政治自觉性提高 |
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
A.解放思想 | B.实事求是 | C.经济建设 | D.国企改革 |
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了“倾家荡产大搞钢铁” 、“掀起一二五十(即日产一万吨铁、二万吨焦、五万吨矿石、十万吨煤)运动”等口号,这些口号反映的可能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大跃进”运动 | C.三年困难局面 | D.“文化大革命” |
图1是1956年同仁堂药店的乐松生经理正在向毛主席递交北京市私营企业全面实行公私合营的喜报。它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新中国的一项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一五” 计划的实施 |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社会主义现代化 | B.农业现代化 | C.社会主义工业化 | D.科技现代化 |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1985年苏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欧洲第5位下降到80年代的世界第88位。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包括
①改革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②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③控制消费,强调高积累④长期与美国争霸、竞赛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