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材料说明
①当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
②当时实行的分封制
③当时的社会是平等的、各有分工
④当时实行的宗法制
|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
|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来源于
| 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
| 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
| 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下表是我国1961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
| A.新中国已经建成工业化国家 | B.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 |
| C.农业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趋于合理 |
下列几种经济成分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外资经济 ②官僚资本 ③洋务经济 ④民族资本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①③④② | D.③①④② |
下表是1920~1930年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资本的产值比较表。这一现象直接说明
| A.民族工业遭遇重大挫折 | B.官僚资本占据主导地位 |
| C.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 D.外资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