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
| A.要重视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
| B.要及时播种、除草、灌溉 |
| C.要多种植五谷,才能获得丰收 |
| D.要年年种植五谷,改良土壤 |
观察下面介绍近代中国某一政治运动的宣传画。下列对这一运动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以工人、农民为主体②直接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③是近代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④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民国初年,人民开始在公开的场合畅谈国事,对政府的决定、法令进行监督,“无分伦类,皆托义于公民。辄日,共和政体,用人行政,上官不能专也”。这反映了
| A.中国已经建立了民主的政体 |
| B.全国人民参政议政意识高涨 |
| C.革命后民主思想渐人人心 |
| D.人民主权在中国已基本实现 |
洪秀全说:“慨自有明失政,满洲乘衅,混乱中国,盗中国之天下,九州之众,一任其胡行,而恬不为怪,中国尚得为有人乎!”这反映出洪秀全
| A.已经认识到了满清政府的本质 |
| B.讲求科学、正确、合理的斗争策略 |
| C.用满汉民族矛盾宣传动员革命 |
| D.深刻地揭露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 |
“假如没有国民党政策的转变,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这里的“转变”应是指
| A.由反共到与中共再次合作 |
| B.由反共到不再敌视中共 |
| C.放弃了反共、剿共政策 |
| D.承认中共的领导地位 |
1900年6月初,在英国的汉学家道格思爵士认为“每一则来自北京的电报都使这样一种事实更加明显,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北京的电报”所谈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京、津民众排外事件” | B.“东方雄狮的觉醒” |
| C.“联军战事行动迟缓” | D.“4.5亿两,中国的慷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