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表的内阻是Rg = 100Ω,满刻度电流值是Ig= 1mA,现欲把这电流表改装
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正确的方法是( )
| A.应串联一个0.1Ω的电阻 | B.应并联一个0.1Ω的电阻 |
| C.应串联一个2900Ω的电阻 | D.应并联一个2900Ω的电阻 |
如图,虚线表示某电场的等势面,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由A运动到B的径迹如图中实线所示.粒子在A、B点的加速度分别为aA、aB,电势能分别为EPA、EP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A>aB EPA>EPB B.aA>aB EPA<EPB
C.aA<aB EPA>EPB D.aA<aB EPA<EPB
关于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场是电荷周围客观存在的物质 |
| B.电场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电场而假想的曲线 |
| C.电场线不可能相交 |
| D.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与放入该点的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有关 |
关于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中无电流的原因是其内部自由电荷停止了运动 |
| B.同一个金属导体接在不同的电路中,通过的电流强度往往不同,电流大说明那时导体内自由电荷定向运动速率大 |
| C.由于电荷做无规则热运动的速率比电荷定向移动速率大得多,故电荷做无规则热运动形成的电流也就大得多 |
| D.电流的传导速率就是导体内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 |
如图所示,t=0时,质量为0.5kg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测得每隔2s的三个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表中,由此可知(重力加速度g=10m/s2)()
| t/s |
0 |
2 |
4 |
6 |
| v/(m•s﹣1) |
0 |
8 |
12 |
8 |
A.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m/s
B.t=3s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点
C.t=10s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C点
D.A、B间的距离大于B、C间的距离
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
| 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
| 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
| 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