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农作物成熟的有( )
| A.谷雨、小满 | B.惊蛰、谷雨 | C.白露、霜降 | D.小满、芒种 |
《尚书▪伊训》记载:“立爱惟亲,立敬为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这一记载体现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
| A.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
| C.尚未实现中央集权 | D.具有“公天下”色彩 |
下表(编自朱荫贵《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反映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是:
| 年份 |
1873年 |
1893年 |
1903年 |
1910年 |
| 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数量 |
286.6万元 |
2842.3万元 |
8949.6万元 |
23195.7万元 |
| 占出口货物总值的比例 |
约2.6% |
15.6% |
26.8% |
39.1% |
A.列强加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多重压制
C.中国已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1905年,端方等出洋考察宪政官员回国“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1910年清政府下达了一道谕旨,“凡我臣民,均准自由剪发”。清廷前后态度的变化反映出:
| A.近代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 C.传统的习俗理念被颠覆 | D.民众心理发生本质变化 |
张卫良在《英国社会的商业化历史进程》中说:“通过与殖民地的贸易,英国商人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从而促进了西部港口城市的崛起和曼彻斯特等制造业城市的发展以及一些新工业的诞生。”这表明:
| A.殖民扩张促使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
| B.产业资本崛起需要商业资本的推动 |
| C.三角贸易促进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
| D.工业的开展拉动了殖民地经济发展 |
1825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基本特征是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为此,英国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A.创立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工厂制 |
| B.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
| C.呼应机器制造商的要求——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
| D.推广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联动式蒸汽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