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09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并加强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以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材料二:2009年,国家将运用财税杠杆,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支持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实行结构性减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
材料三: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
(1)、材料一、二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2)、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一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是构成“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构建,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好“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
近年来,一个个普通的名字却与不普通的前缀连在一起:“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军人”……他们是一些普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甚至是用生命践行着真善美。在张丽莉的心中,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是恪守基本职责;在吴斌眼里,保障乘客安全是应尽的义务;在高铁成看来,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是必须担当的使命!
“最美”的称呼,表达了大众对道德楷模由衷的赞誉,体现了社会的道德认同。但也有一些媒体在宣传报道上自觉不自觉地往“高大全”方向靠,似乎这些“最美”普通人是做不到的,只能出现在不平凡的人身上,体现在不平凡的事上。
我们确实需要、也愿意歌颂所有的“最美”,正是这种 “能帮一下就帮一下”、 “什么都没想就扑上去了”的朴素情感,彰显了真善美的光辉。为了生活更加温暖,为了子孙能享受到社会和谐的幸福生活,我们大家有责任和义务一起呵护我们心中那份平凡的善良,给善良的“最美”们以支持与鼓励,让“最美”现象成为常态!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最美”就是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请你用辩证法知识评析该观点。
(2)请你谈谈 “弘扬‘最美’精神”的措施及其哲学依据。(举一例即可)
材料一: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孝”是道德的根本,作为儿女,赡养老人是应尽的责任,但随着独生子女第二代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出现,养老问题又凸显为时代新课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知识,如何看待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
材料二:2013年9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是明确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一是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二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的措施。三是完善公共财政补贴支持政策。
(2)结合材料二,用政治生活知识为发展我国养老事业发展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广东省某地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村一景”与“多景一区”的建设思路,综合实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注重挖掘和弘扬村落优秀历史文化,保持农村古朴元素和乡村原始特色;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使美丽乡村更具特色,更富魅力,不仅提升了生活品位而且带动了当地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的经济意义。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以下历程: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五个统筹”的发展理念,并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首位;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判断我国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化战略格局,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在东部地区逐步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培育壮大若干城市群,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3%,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城镇化健康发展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镇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盲目照搬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模式,一味追求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缺少统筹规划,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失业人口大量增加,贫民窟问题突出,住房、医疗和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犯罪率居高不下、社会秩序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1)说明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2)“十二五”规划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要求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的思想方法的?
(3)部分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过程中的做法对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有何唯物论启示?